从长、中、短三个维度,基于下游需求、产能扩张和库存转变三大方面,业内一样平常将半导体行业划分为三个周期。
第一是产品大周期,一样平常时间长度为8-10年,焦点为新产品的总量、渗透率和价值量。
第二是产能中周期,一样平常时间长度为3-5年,焦点为设计和晶圆环节的资源开支与产能扩张进度。
第三是库存短周期,一样平常时间长度为3-5个季度,焦点为下游应用的季度性库存。
适才一直在聊的,就都属于短周期领域,缘故原由是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仍然是把半导体看作周期性赛道,因此关于半年度甚至季度数据会很是关注。
在短周期层面,我们近期和不少工业链企业交流过,各人都普遍以为,虽然景心胸恢复没有这么快,但这种由于地缘政治和疫情影响而带来的需求下滑,总是会逐步恢复的。
尤其关于消耗电子而言,之前备了许多货,虽然今年消耗缺乏,但明后年在没有大宗库存条件下,只要西欧经济不算差,销量能维持平稳,增添起来就会非�?�。
有位上市公司高管讲到一句,让人印象深刻。他说:“半导体行业的底部,除非XX真的打起来,不然都会逐步恢复。”
至于汽车半导体,那就更不必说了。电动化和智能化升级大幅提升了车辆所需处置惩罚与贮存的信息量,无论是控制类照旧传感器类芯片,都需要对应的存储芯片来实现响应的功效,需求与日俱增。
据罗兰贝格预估,2025年一台设置L3级自动驾驶的纯电动车,其电子系统总价值量将高达7030美元,远超2019年燃油车的3145美元,中短期景心胸很好。
在中周期层面,我们更多要关注半导体龙头的资源开支情形,事实资源开支就代表着立异和迭代。虽然现在半导体景心胸不算上乘,但全球龙头的资源开支却绝不手软。
据IC Insights统计数据,202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资笔僻出将达1904亿美金,同比大幅增添24%,创历史新高。台积电、三星、英特尔等行业龙头公司纷纷扩大资源开支,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先进制程扩产,以增强本土半导体工业的竞争力。
在这样强资源开支下,着实就关于海内装备和质料厂商会带来很大机缘。
2021年底,中国大陆半导体质料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00亿美元;2020-2024年,还拟建成8个12寸晶圆厂。因此,海内半导体质料市场规模增添和晶圆厂产能释放,都将刺激上游半导体装备及质料行业的市场需求。
在长周期层面,毫无疑问就是要看要害产品,这也是海内半导体工业很是大的时代机缘。
回望全球科技28年,目今已经站在下一轮超等立异周期的起点,与上一轮主要靠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拉动差别,本轮的超等周期的主导因素是碳中和(新能源车/光伏/储能/风电等)和无人驾驶。
而在这些新兴领域,中国不但拥有着重大市场空间,并且在许多环节能够实现弯道超车,因此下轮8-10年大周期是必需要捉住的时代。
我们之前和各人分享过,研究半导体行业,短期看库存供需、中期看立异实力、恒久看国产替换。
当把视角翻开到长周期层面时,就会发明在下轮超等周期里,国产替换就是最要害主线。
正如大向导所说:坚持把国家和民族生长,放在自己实力的基点上;把中国生长前进的运气,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聊到“卡脖子”问题,顺便回首下海内半导体被限制的历程:2019年5月,限制华为终端的上游芯片供应,被卡住芯片下游制品;2020年9月,限制海思设计的上游晶圆代工链,被卡住芯片中游代工;2020年12月,中芯国际进入“实体名单”(黑名单),被卡住芯片上游装备。
昨晚,美股半导体迎来本轮调解后较大涨幅,我们推测缘故原由是美股加息预期以及美国芯片计划即将通过。这个“计划”很厉害:第一,芯片制造环节以后将所有回归美国本土;第二,要求盟友禁绝在中国大陆建厂;第三,一连和日韩欧盟友围堵中国的芯片生长,特殊是限制装备的入口。
着实,无论是之前种种限制和制裁,照旧现在出台更明确针对计划,背后都批注,国产化之路刻禁止缓。
最后,整个研究做下来,我们能够获得起源结论,即半导体行业景心胸确实被下游消耗电子所拖累,且新驱动因素即汽车两化无法填补,导致整个行业的订单、业绩、股价体现都不尽如人意。
往后看,行业需求是一定会恢复的,但可能仍需一些时间,因此板块层面预计还要再熬上一阵。